用人單位不批準勞動者可以直接走人工地嗎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1、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你們之間的勞動關系是是受法律保護的。2、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過了試用期需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因此,你作為勞動者,需要按照上述規(guī)定申請離職。3、在離職期限到期后,不論用人單位是否批準,你都可以自行離開的。4、根據《工資支付暫行條例》第九條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因此,在解除勞動關系時,用人單位應當足額將全部的工資支付給你。5、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在你向勞動局投訴后,由勞動行政部門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五條的規(guī)定,責令用人單位限期支付勞動報酬;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準向你加付賠償金: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不可以,雖然單位沒有同你簽訂勞動合同,屬于違法,但你仍然應當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才能離職;同時你可以向公司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
勞動者簽了勞動合同后直接辭職走人的,相應的后果需要分情況討論。 1、如果用人單位不存在過錯的,勞動者沒有提前通知用人單位,給用人單位造成了直接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以要求勞動者承擔相應的責任; 2、如果用人單位存在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的情形,此時勞動者可以即時解除勞動合同,不用履行通知的義務。
-
用人單位不服勞動仲裁可直接起訴嗎
用人單位不服勞動仲裁裁決,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但終局裁決只能由勞動者起訴,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fā)生法律效力。終局裁決以外的仲裁裁決期滿不起訴的,裁決書發(fā)生法律效力。
2020.09.12 196 -
用人單位可不可以扣發(fā)勞動者工資?
用人單位不得無故扣發(fā)勞動者工資。但是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1.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2.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3.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yǎng)費、贍養(yǎng)費;4.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
2020.04.26 200 -
-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單位不批可以直接走人工地嗎
1、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你們之間的勞動關系是是受法律保護的。2、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
2022-04-03 15,340 -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單位不批,可以直接走人工地嗎?
1、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你們之間的勞動關系是是受法律保護的。2、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
2022-04-06 15,340 -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單位不批可以直接走人工地嗎?
1、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你們之間的勞動關系是是受法律保護的。2、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
2022-04-14 15,340 -
勞動者在試用期內,如果單位不批準,也不批準,可以直接走人工地嗎
1、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你們之間的勞動關系是是受法律保護的。2、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的規(guī)定,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
2022-03-18 15,340
-
00:59
用人單位違法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違法終止勞動合同,這種情況需要向員工支付雙倍的經濟補償金作為賠償金,即每工作一年支付兩個月的本人工資。公司辭退員工必須要具備法定的情形,經過法定的程序,否則單位需要向員工支付賠償金。不具備法定理由,不遵守法定程序解除勞動關系的,都是
2,136 2022.04.17 -
01:12
簽了勞動合同直接走人會怎么樣簽了勞動合同就意味著,勞動合同要發(fā)生法律效力。這時候,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都應當按照合同的規(guī)定,履行自己的義務。如果沒有通知用人單位直接走人,勞動者造成單位損失,需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和賠償責任。根據勞動合同法第22條的規(guī)定,如果用人單位為勞動
3,272 2022.04.17 -
01:04
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不一致勞動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單位所在地不一致的,如果是有關勞動者的最低工資標準、勞動保護、勞動條件、職業(yè)危害防護和本地區(qū)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標準等事項的,按照勞動合同履行地的有關規(guī)定執(zhí)行,如果對這些事項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發(fā)生分歧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
3,83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