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訂試用期合同有沒有效?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jīng)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勞動合同法》對試用期作了明確規(guī)范:第一,簽訂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第二,試用期在同一個單位只有一次,試用期只適用于企業(yè)新招收錄用的人員;第三,先簽合同才有試用期,在合同期間內(nèi)可以約定一段時間作為試用期,而不能以試用期為由,不簽合同。企業(yè)只簽訂試用期合同,《勞動合同法》視同無效。勞動合同期間,在3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試用期不允許超過一個月。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滿3年的,試用期不能超過兩個月,合同期限3年以上或者簽訂無期限合同,試用期不能超過6個月。換句話說,企業(yè)與職工簽訂3個月以下勞動合同或者簽訂以完成一定工作為期限的合同,不允許約定試用期。,滿意請采納,舉手之勞,將鼓勵我們繼續(xù)解決更多網(wǎng)友的問題
對內(nèi)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試用期應當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中,試用期不簽合同的,屬于違法行為。對于用人單位在試用期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勞動者可以向當?shù)乇O(jiān)察大隊投訴或者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通常情況下,我國法律允許用人單位依照法律規(guī)定咋簽訂勞動合同后進行試用期的有關(guān)約定。如果用人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后沒有約定試用期的法律也是允許的,但是不能僅僅約定試用期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簽訂合同單純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即視為勞動合同的期限。
-
簽訂試用期合同有效嗎
我國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企業(yè)可以對新進員工設定試用期,但是許多企業(yè)為了使自己占據(jù)主動,往往不同試用期內(nèi)的員工簽訂不同形式的勞動合同或只簽訂試用期合同,實際上這種做法是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nèi)。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
2020.04.13 279 -
試用期沒有簽訂勞務合同
按照法律規(guī)定,用人單位只要發(fā)生了用工行為,與員工形成了勞動關(guān)系,即使是沒有簽勞動合同書,員工就享有勞動法上規(guī)定的各項權(quán)利,單位也負有勞動法上的各項義務。
2020.06.09 579 -
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有試用期嗎?
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有試用期。正常情況下,沒有簽訂勞動合同也存在會有試用期的情況,由于用人單位一時沒有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但此時也是可以做出試用期約定的。
2020.11.07 270
-
沒有合同簽訂的試用期是否有效?
根據(jù)《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確立勞動關(guān)系、明確雙方權(quán)利和義務的協(xié)議。建立勞動關(guān)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可以約定試用期,試用期最長不得超過六個月。 這說明,一旦
2021-04-06 15,340 -
試用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試用期應當包括在勞動合同期限中,試用期不簽合同的,屬于違法行為。對于用人單位在試用期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的行為,勞動者可以向當?shù)乇O(jiān)察大隊投訴或者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2021-12-14 15,340 -
簽訂試用期合同有效嗎
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十九條第四款的規(guī)定,試用期包含在勞動合同期限內(nèi)。勞動合同僅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勞動合同期限。 用人單位與員工簽訂的是試用期合同,依據(jù)上述規(guī)定,試用期不
2021-04-06 15,340 -
試用期沒有簽訂勞動合同是否有效
量用人單位為避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guān)系時履行繁瑣的手續(xù),往往在招用勞動者時不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或者與勞動者單獨簽訂一個3個月到6個月不等的“試用期合同”,“試用期合同”期滿后再決定是否聘用該勞動者。
2022-07-08 15,340
-
01:08
合同簽訂日期晚于生效日期有效嗎合同的訂立是指締約當事人相互為意思表示并達成合意而成立了合同。對于合同簽訂日期晚于合同生效日期合同是否有效。答案是肯定的,以簽訂之日為準,但是為維護合法權(quán)益,最好還是先訂立合同。 關(guān)于合同生效時間,一般來講,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如
3,695 2022.04.17 -
01:09
郵寄簽訂合同有效嗎以郵寄方式簽訂的合同是有效的。合同具有以下三個生效要件: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締約能力;2、意思表示真實;3、不違反強制性法律或者社會公共利益。在這種情況下,郵寄簽訂合同只要具備合同的生效要件即行為人有相應的締約能力、意思表示真實以及合同的內(nèi)
4,146 2022.04.15 -
01:31
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有效嗎冒用他人的名義簽訂合同,如果他人拒絕追認的,這時候合同對被代理人不發(fā)生法律效力,但是被欺騙的合同當事人,可以要求冒用人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而且,如果行為人實施了詐騙行為,通過簽訂合同騙取他人財物的,這時候行為人還需要承擔合同詐騙罪的刑事責任
4,425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