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契稅怎么算
該咨詢?yōu)橛脩舫R妴栴},經整理發(fā)布,僅供參考學習!
我也有類似問題!點擊提問
當事人購房之后,需要在簽署合同時交納契稅,維修基金等稅費,憑完稅證明辦理房產證。如果當事人延期繳納,規(guī)定每天有萬分之五的滯納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契稅暫行條例》規(guī)定:契稅繳納的時間是以購房者簽訂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的當天或者購房者取得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權屬轉移合同性質憑證的當天,也就是說繳納契稅的時間以簽訂購買房屋合同為準。在這個規(guī)定中,這些合同不但包括房屋買賣合同,而且也包括房屋預售合同,所以購房者繳納契稅的時間應以此為依據,不論其購買的是現房還是期房,契稅發(fā)生的時間都是以簽訂購房合同的時間為界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二條規(guī)定:“納稅人未按照規(guī)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扣繳義務人未按照規(guī)定期限解繳稅款的,稅務機關除責令限期繳納外,從滯納稅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滯納稅款萬分之五的滯納金。”
對內容有疑問,可立即反饋反饋
第一、建筑面積90平米以下,同區(qū)域首次購房,農村戶口全免契稅; 第二、建筑面積90-140平米之間,首次購房,不管城鎮(zhèn)戶口還是農村戶口,則契稅1.5%; 第三、建筑面積90平米以下,首次購房,城鎮(zhèn)戶口,契稅1%; 第四:贈與房產的契稅是全額征收的,即由受領人按照3%的比例繳納。
-
買房契稅怎么算啊
計算買房契稅的方法是:90平方以下契稅為1%;90平方~144平方以下契稅為1.5%;144平方及以上契稅為3%;房產性質為別墅或商業(yè)用途的、小區(qū)容積率小于2.0的、房產單價超過地方政府規(guī)定的界限的契稅為3%。
2020.12.09 157 -
買房退契稅怎么算
購房退契稅的流程: 1、申請納稅人向其主管征收機關提出申請,領取并填寫《契稅退稅申請審核表》,同時按照征收機關的要求報送有關資料。 2、受理、審核。征收機關確認報送資料齊全后,應當場受理退稅申請,并審核納稅人填寫的表格是否符合要求。 3、批
2020.01.20 181 -
買房契稅怎么計算
買房契稅計算公示:房子契稅=房屋總價*稅率。 1、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購房面積小于90平米的,契稅的稅率為1%,所購房屋的建筑面積在90-144平米的,契稅的稅率為1.5%。建筑面積在144平米以上的,契稅的稅率為3%。另外對于房屋性質
2022.07.02 1,027
-
買房契稅怎么算
住宅:契稅.個稅.營業(yè)稅。契稅:90平米一下1%140平米以下1.5%140平米以上3%個稅:1%滿五年的本沒有營業(yè)稅:差額的5.6%滿五年140平米以下沒有140平米以上差額的5.6%。契稅.個稅.
2022-03-14 15,340 -
買房契稅怎么算?
買房契稅怎么計算? 考慮到各個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且各個地區(qū)經濟差別較大等情況,二套房契稅實行3%~5%的幅度稅率。各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府可在這個范圍內依據城市的具體情況而定。 契稅收取比例(參考
2022-07-18 15,340 -
買房契稅怎么算?
(一)對個人購買家庭唯一住房(家庭成員范圍包括購房人、配偶以及未成年子女),面積為90平方米及以下的,減按1%的稅率征收契稅;面積為90平方米以上的,減按1.5%的稅率征收契稅。 (二)對個人購買家庭
2022-05-23 15,340 -
買房的契稅怎么算
購房契稅計算如下:90平以內契稅按1計算%稅率計算,農村戶口可免征;90~140平方米契稅按1、5%稅率計算;超過140平方米或非首次購房的契稅為3%稅率計算。
2021-12-16 15,340
-
01:11
買二手房契稅誰承擔買二手房契稅買方承擔。二手房契稅是根據房子的面積來計算的:面積若是小于90平米,那么契稅為房子總價的1%;如果面積大于90平米,小于144平米,那么契稅為房子總價的1.5%;如果面積大于144平米那么契稅為房子總價的3%。根據相關法律規(guī)定可
11,210 2022.04.15 -
01:01
買房契約怎么寫在寫買房契約時,要寫清楚: 1、買賣雙方的基本信息。出售方,簡稱甲方。買方,簡稱乙方。 2、標的物。如:甲方現有現房一套坐落于某地,愿意出售給乙方,經甲、乙雙方共同協商自愿達成買賣。 3、寫明詳細的條款內容,如:乙方在辦理所有房屋證件過程中
4,699 2022.04.15 -
01:15
二手房屋買賣稅費怎么算根據我國《民法典》的規(guī)定,二手房交易需要繳納一定的稅費。它是指在二手房交易中,稅務部門向賣方征收交易所產生的差價獲得的收入。具體的稅費的收取標準如下: 1、增值稅:增值稅約為房屋售價的5.5%。滿兩年免交,此項稅款由原業(yè)主繳納; 2、個人所
2,144 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