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在工作中大大小小會遇到一些工傷,如果工傷嚴重的話,則需要用人單位對其員工承擔一定的責任以及賠償。但是,有些用人單位則不承擔也不承認其工傷,此時員工只能選擇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由于作為原告,則需要支付仲裁案件的受理費。那么,工傷待遇仲裁案件受理費是多少呢?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等法規(guī)的規(guī)定,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就工傷發(fā)生爭議,要想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必須先申請工傷認定,而認定工傷的前提必須是雙方存在勞動關系;認定工傷后,還需要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最后職工才能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待遇。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y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yè)病診斷證明書(或者職業(yè)病診斷鑒定書)。
工傷認定申請表應當包括事故發(fā)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
第一步,工傷認定程序,從工傷發(fā)生之日起,一般骨折大約為3各月
1、發(fā)生工傷后單位應當自事故傷害發(fā)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之日起30日內,向統(tǒng)籌地區(qū)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單位未按規(guī)定提出工傷認定的,職工必須在1年內提出工傷認定的申請(假設職工是在受傷5個月后提出工傷申請)。
2、勞動者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后,勞動部門可以根據情況依法決定是否受理。
如果勞動部門受理了申請并在60日內作出了工傷認定結論。
第二步,工傷受理的行政訴訟程序(可能耗時6個月,如果出現發(fā)回重新審理的情形,可能增加耗時6個月)
1、勞動者對勞動部門不受理工傷認定不服的,可以在60日內提起行政復議或者在3個月內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決勞動部門受理其工傷認定的申請。
2、我們假設職工在1個月后選擇直接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行政訴訟一審的審判期限為3個月。3、任何一方不服一審判決,可以在15日內提起上訴。行政訴訟二審的審判期限為2個月。
二審的判決結果,可能是支持職工的訴訟請求(即判決由勞動部門受理工傷認定);也可能判決駁回職工的訴訟請求,此時勞動者的工傷維權程序結束。另外,二審的結果,還有可能是發(fā)回一審法院重審。而對一審法院重審的判決不服,還可以提起上訴。這樣就出現了程序上的循環(huán),耗時將有可能增加6個月。我們假設二審的判決結果是責令勞動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那么案件進入到由勞動行政部門工傷認定的程序。
第三步,工傷認定程序(可能耗時1個月)
勞動部門受理工傷認定后,如果單位提出異議,認為與勞動者不存在勞動關系,而勞動者又無法提供有效的證據證明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實踐中勞動部門往往要求勞動者提起勞動仲裁,由仲裁機構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后再恢復工傷認定程序。確認勞動關系的糾紛屬于勞動爭議,應該先進行勞動仲裁。于是,案件將進入確認勞動關系的仲裁程序。
第四步,確認勞動關系的仲裁程序(可能耗時3個月)
勞動者申請仲裁后,仲裁機構應當在60日內作出仲裁裁決書,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是否構成勞動關系作出裁決。但是不服該裁決的,任何一方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于是,案件又進入到確認勞動關系的訴訟程序。
第五步,確認勞動關系的訴訟程序(可能耗時10個月,如果二審發(fā)回重審的,則耗時可能再增加10個月以上)
1、任何一方不服仲裁裁決,可以在15天內向法院起訴。勞動爭議一審的審判期限為6個月。
2、任何一方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以提起上訴,二審的審判期限為3個月。
二審的判決結果可能是認定雙方存在勞動關系,也可能是認定雙方不存在勞動關系。而且二審還可能出現發(fā)回重審的情形,對重審結果不服可以提起上訴,這時出現了程序上的小循環(huán),那么耗時就可能增加10個月以上。假如法院認定不構成勞動關系,勞動者的工傷維權程序就結束(除非提起申訴)。我們假設是勞動者勝訴,即判決確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勞動者可以憑該判決要求勞動部門恢復工傷認定程序。案件再次進入恢復工傷認定程序。
第六步,恢復工傷認定程序(可能耗時個2月)
勞動部門恢復工傷認定后,可以根據雙方提供的證據以及核實到的情況,在60日內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工傷認定的結論可能是認定為工傷,也可能是認定不構成工傷。
收到工傷認定結論后,任何一方對認定結論不服,可以在60日內提起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注意:行政復議是提起行政訴訟的前置程序)。因此,案件可能進入到行政復議程序。
第七步,工傷認定行政復議程序(可能耗時3個月)
工傷認定復議機關在收到申請書后,應當在兩個月內作出復議決定。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因此案件可能又進入到行政訴訟程序。
第八步,工傷認定行政訴訟程序(可能耗時6個月,如果責令勞動部門重新認定,則出現程序循環(huán),則可能增加10個月以上)
1、申請人對行政復議結果不服,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后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判決撤銷復議結論或者工傷認定結論,或者判決勞動行政部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結論。一審的審判期限為3個月。注意,按照法律規(guī)定法院不能直接判決構成工傷或者不構成工傷,而只能維持復議決定及工傷認定結論,或者撤銷復議決定及工傷認定結論,并責令勞動部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結論。
2、任何一方對一審判決不服,可以在15日內提起上訴。二審的審判期限為2個月。
二審的判決結果,可能有三種情況:第一,維持屬于工傷的認定結論;第二、維持不屬于工傷的認定結論;第三、撤銷屬于工傷或者不屬于工傷的認定結論,并責令勞動部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結論。假如是上述第一種情形,下一步進入工傷賠償的勞動爭議程序;假如是上述第二種情形,職工的工傷維權程序結束;假如是第三種情形,案子將再次進入由勞動行政部門重新作出工傷認定的程序,當事人對該結論還可以繼續(xù)提起行政復議、行政訴訟(包括一審、二審)等,這時將出現一個程序上的大循環(huán)。這樣可能再耗時10個月以上。
我們假設法院最終維持了勞動部門認為構成工傷的認定結論,下一步進入到工傷賠償的勞動爭議程序。
第九步,勞動能力鑒定程序(耗時可能在3個月以上)
1、勞動部門認定職工的受傷屬于工傷后,如果勞動者認為其傷害有可能構成殘疾的,在病情穩(wěn)定的情況下,職工可向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申請勞動能力鑒定。2、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應當在60日內(情況復雜的,最多可延長30日)作出鑒定結論。3、單位或者勞動者對勞動能力鑒定結論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鑒定結論后15日內
向?。ㄗ灾螀^(qū)、直轄市)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提出再次鑒定申請,該再次鑒定結論為最終結論(注意,再次鑒定的期限未作規(guī)定)。
第十步,工傷賠償勞動仲裁程序(可能耗時3個月)
雖然最終認定為工傷了,但是如果單位不主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那么職工必須在收到工傷認定或者勞動能力鑒定結論后60日內申請勞動仲裁,要求單位依法承擔工傷保險待遇。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后,應當在組成仲裁庭后60日內作出仲裁裁決。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在15日內起訴到法院。于是案件又進入到工傷賠償的訴訟程序。
第十一步,工傷賠償訴訟程序(可能耗時10個月,如果出現程序循環(huán),耗時可能增加10個月)
1、當事人不服勞動仲裁裁決,向一審法院起訴,一審法院的審判期限為6個月。
2、當事人對一審判決不服的,可以在15日內向二審法院上訴,二審法院的審判期限為3個月。
二審法院的結果可能維持一審法院的判決或者直接改判,也可能是發(fā)回一審法院重審,而對重審后的判決不服,還可以再次提起上訴(這時在一二審法院之間又將出現一個程序上的小循環(huán))。
二審判決的結果可能是支持或者部分支持職工的訴訟請求,也可能是駁回了職工的訴訟請求。如果二審法院的判決駁回了職工的訴訟請求,那么職工的工傷賠償程序結束。
我們假設二審法院的最終結果是判決職工勝訴,支持了職工要求單位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請求,那么案件則進入執(zhí)行程序。
第十二步,工傷賠償執(zhí)行程序(可能耗時6個月以上)
如果單位不主動履行法院的生效判決,職工必須在1年內向法院申請強制執(zhí)行。而執(zhí)行的期限和能否得到執(zhí)行則由法院決定。一般來說,法院執(zhí)行順利的話,至少3個月,不順利的話,半年、一年甚至更長。
綜上所述,如果走完上述全部程序,可能耗時幾十個月(相當于八年的時間),甚至更長。一般勞動者由于法律知識的欠缺,根本無法把程序走到完。假如聘請律師代理,按照律師收費辦法,其中涉及到一二十個收費程序,即使按照落后地區(qū)每個階段1000元的律師收費標準計算,大概要耗費一兩萬元的律師費。有的工傷賠償爭議的標的還不到10000元。雖然上述例子很極端,未必每一起工傷賠償案件都會經歷上述程序,但是法規(guī)上如此設計的工傷賠償程序,所以如果勞動者傷情比較輕微,建議與單位協商或者委托律師與單位進行調解,從而減輕自身訴訟成本,也讓自己從傷痛中更早的解脫。
當我們的合法權利受到侵犯時,我們就應該用法律武器來維護我們的合法權利,對其提起訴訟。至于工傷待遇仲裁案件受理費是什么的問題主要還是要看當地的人民法院的收費標準是什么。還有請律師的費用也是要看律師的名氣以及打贏官司的成功率是多少來決定的。
工傷待遇賠償仲裁時間是多久
工傷賠償的仲裁時效是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從傷殘評定之日起算),工傷職工在明知用人單位拒絕給付工傷保險待遇之日起六十日內,要向當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要求單位給予其依法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一旦超過這個時間,且無“其他正當理由”的,仲裁委將不予受理,工傷職工的權益將難以得到維護。在此類案件中,工傷受害人提起仲裁或訴訟的前提是有關部門所作的工傷認定以及傷殘等級鑒定結論,否則,工傷職工將無從主張自己的權利。
-
仲裁是工傷待遇爭議案件的先決條件嗎?
429人看過
-
工傷待遇仲裁裁決是怎樣
134人看過
-
工傷待遇仲裁期限多久有效
440人看過
-
經過仲裁享受工傷待遇可不可以?
72人看過
-
王某工傷待遇仲裁代理意見
274人看過
-
工傷待遇賠償仲裁庭審理的期限是多久
204人看過
勞動能力鑒定程序是勞動功能障礙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礙程度的等級鑒定程序。其中,勞動功能障礙分為十個傷殘等級,最重的為一級,最輕的為十級;生活自理障礙分為三個等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和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職工發(fā)生工傷,經治療傷情... 更多>
-
工傷待遇仲裁要多久可以受理海南在線咨詢 2023-04-291、工傷待遇糾紛,屬于勞動糾紛,根據《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規(guī)定,勞動糾紛申請勞動仲裁的時效為一年;這個期限,從受傷職工的勞動能力鑒定報告出來后算起; 2、、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 第五十四條職工與用人單位發(fā)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
-
勞動仲裁委受理工傷待遇是怎樣的?北京在線咨詢 2022-07-01工傷仲裁是解決工傷爭議的方式之一。勞動仲裁委受理工傷待遇仲裁指爭議雙方在爭議發(fā)生前或爭議發(fā)生后達成協議,自愿將爭議交給第三者作出裁決,雙方有義務執(zhí)行的一種解決爭議的方法。
-
能否通過仲裁享受工傷待遇?澳門在線咨詢 2025-01-30一、關于工傷待遇的問題 根據我國《工傷保險條例》規(guī)定,工傷認定申請可以由用人單位或工傷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提出。用人單位應當自事故發(fā)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之日起三十日內提出,遇有特殊情況,經勞動保障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延長。用人單位未按上述規(guī)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的,或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工傷職工或其直系親屬、工會組織認為是工傷的,可從事故發(fā)生之日或者被診斷、鑒定為職業(yè)病之日起一年內
-
工傷待遇仲裁是否有用黑龍江在線咨詢 2022-08-14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等法規(guī)的規(guī)定,工傷職工與用人單位就工傷發(fā)生爭議,要想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必須先申請工傷認定,而認定工傷的前提必須是雙方存在勞動關系;認定工傷后,還需要申請勞動能力鑒定,最后職工才能提起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承擔工傷保險待遇。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傷認定申請表; (二)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 (三)醫(yī)療診斷證明或者職業(yè)病診斷證明
-
享受工傷待遇仲裁案的時效是多久,具體是怎么規(guī)定的浙江在線咨詢 2023-08-25享受工傷待遇仲裁案的時效是一年的時間。因為工作的方面所受到實際傷害的話,那么如果要向人民法院提出訴訟,就屬于勞動糾紛范疇。所以在申請勞動仲裁這個過程當中的話,時效是一年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