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工期延誤怎么辦
來源:法律編輯整理
時間: 2023-06-12 14:13:55
235 人看過
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發(fā)展的情況下,因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工期延誤,做到以下幾點:
1、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步驟和時限向發(fā)包單位發(fā)出書面通知,說明不可抗力和受阻礙的情況,并提供必要的證明,避免喪失主張免責的權利。
2、根據誠實信用的原則,施工單位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應采取措施避免或減輕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3、收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導致工期延誤、工程費用增加的證據材料,如政府要求延期開工或準許復工的文件通知、工期延誤期間的人員考勤、費用開支等材料,做好承擔舉證責任的準備。
聲明:該文章是網站編輯根據互聯(lián)網公開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如若侵權或錯誤,請通過反饋渠道提交信息, 我們將及時處理。【點擊反饋】
擴展閱讀
-
因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在家待崗,工資怎么發(fā)?
205人看過
-
肺炎疫情導致工期延誤期間財產損失由誰承擔
398人看過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汽車年審過期了怎么辦?
229人看過
-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補助措施
419人看過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有哪些
56人看過
-
房地產企業(yè)可否主張因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房屋延期交付而免責
115人看過
律師服務
熱門律師推薦
#犯罪
北京
律師推薦
#犯罪
知識導航
展開
#不可抗力
詞條
所謂不可抗力,是指合同訂立后發(fā)生的,當事人訂立合同時不能預見的,且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按期履行的客觀現象。 不可抗力的范圍包括以下三種情況: (1)自然災害。如地震、臺風、洪水、旱災、海嘯等。 (2)政府行為。... 更多>
#不可抗力
最新文章
#不可抗力
相關咨詢
-
新冠肺炎預防做工期延誤影響因素山東在線咨詢 2022-09-13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xù)發(fā)展的情況下,因新冠肺炎疫情致使工期延誤,做到以下幾點: 1、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步驟和時限向發(fā)包單位發(fā)出書面通知,說明不可抗力和受阻礙的情況,并提供必要的證明,避免喪失主張免責的權利。 2、根據誠實信用的原則,施工單位在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應采取措施避免或減輕損失的進一步擴大。 3、收集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而導致工期延誤、工程費用增加的證據材料,如政府要求延期開工或準許復工的文件通知
-
如何緩解新冠肺炎的工期延誤福建在線咨詢 2022-11-07在建設工程領域,因不可抗力導致的工期延誤損失,發(fā)包單位和施工單位合同有約定的從約定,沒有約定的,參照《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 1)規(guī)定的原則,施工單位可以以不可抗力為由向發(fā)包單位主張部分賠償,要求其合理分擔相應損失。 《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GF-2017-020 1)第17.3.2條規(guī)定:不可抗力導致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費用增加和(或)工期延誤等后果,由合同當
-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必然免責?海南在線咨詢 2022-10-13新冠肺炎疫情近期在各地肆虐,各級政府、企業(yè)、各種社會組織和每一位公民都用自己的方式與疫情做著斗爭。疫情將在一段時間內嚴重影響企業(yè)的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很多企業(yè)將援引不可抗力條款來主張合同免責。 網友咨詢: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必然免責? 律師解答: 我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發(fā)生突然,為了保護公眾健康,政府按照甲類傳染病的標準采取了相應疫情防控措施。企業(yè)停產停工,居民居家隔離,從其產生和形成的突發(fā)性、
-
新冠肺炎疫苗免費幾天海南在線咨詢 2021-10-27是免費的。根據有關規(guī)定,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醫(yī)療費用,基本醫(y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yī)療救助等按規(guī)定支付后,個人負擔部分由財政補助,實施綜合保障。二、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異地就醫(yī)患者,先救治后結算,不實行異地就醫(yī)支付比例調整規(guī)定。三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所用藥品和醫(yī)療服務項目,符合衛(wèi)生健康部門制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可暫時納入醫(y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
-
肺炎疫情導致工期延誤期間財產損失由哪個承擔吉林省在線咨詢 2022-09-01因疫情引起或將引起建設工程工期延誤的,工期延誤天數可不計入建筑工程期,同時應順延工期。由此導致承包人停工的費用損失由發(fā)包人和承包人合理分擔。本次疫情屬于不可抗力。依據《》第一百一十七條【不可抗力】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據不可抗力的影響,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責任,但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當事人遲延履行后發(fā)生不可抗力的,不能免除責任。本法所稱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預見、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