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處分合同無效的后果:當事人因該合同而取得的財產(chǎn)要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折價補償;并且導致合同無效的過錯方要賠償因其過錯而給他人造成的損失。無權處分合同是指無權處分人以自己的名義就他人的權利標的訂立的契約。
無權處分的法律后果是有哪些
無權處分的法律后果有:
1、無權處分,權利人拒絕追認。當處分物已經(jīng)交付,買受人已經(jīng)支付價款時,買受人因其善意取得處分物的所有權,權利人只能向處分人要求不當?shù)美颠€。這樣,當他還有損失時,他會根據(jù)侵權法向處分人要求損害賠償。這里的侵權行為也是一般的侵權行為;
2、權利人的舉證責任很重。無權處分,權利人拒絕追認。處分物交付時,贈與合同無效,處分物的所有權在我國法律未承認物權行為獨立性和無因性的框架下返還給權利人;
3、但在買賣合同中,當買受人未支付價款且善意時,處分物不再歸權利人所有,而是歸買受人所有。
4、因此,權利人的損失只能通過以下列方式得到彌補,處分人向買受人要求不當?shù)美颠€,因為買賣合同無效,所以不能要求買受人支付價款;不當處分人要求返還不當?shù)美麜r,不當?shù)美艘蠓颠€不當?shù)美?/p>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條民事法律行為無效、被撤銷或者確定不發(fā)生效力后,行為人因該行為取得的財產(chǎn),應當予以返還;不能返還或者沒有必要返還的,應當折價補償。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由此所受到的損失;各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法律另有規(guī)定的,依照其規(guī)定。
-
贈與合同無效的法律風險分析
204人看過
-
中介合同無法履行的法律風險
203人看過
-
倒簽合同的法律風險特點分析
252人看過
-
未生效合同違約的法律風險分析
67人看過
-
購買無證房的風險和合同法律解釋
58人看過
-
無處分權合同一定無效嗎,法律特征
114人看過
在刑事訴訟中,舉證責任是公訴案件的公訴機關(檢察院)和自訴案件的自訴人(被害人)依法應當承擔的證明責任。 公訴案件的檢察院負責舉證,公安機關有偵查權,公安機關收集的證據(jù)可以作為檢察院舉證的材料,但公安機關沒有向法庭舉證的資格。... 更多>
-
格式合同的法律風險,法律風險的認識重慶在線咨詢 2021-04-07現(xiàn)代各國“一方面承認約款為大量交易所需要,但又想否定其不合理條款的效力。然而,政策上的干預如何正當化是理論上的難題”。格式合同在具有諸多益處的同時,其也有消極的一面特別是法律風險是不能回避的。 格式合同有違公平原則之虞的風險,格式合同制訂者過于強調(diào)保護自身利益而忽略了相對人的利益保護,違反公平原則從而影響合同效力的風險。 根據(jù)《合同法》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采用格式條款訂立合同的,提供格式條款的一方應
-
合同無法履行解除合同的風險河南在線咨詢 2023-07-17合同無法履行的,依法可以解除。合同包括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xiàn)合同目的,以及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主要債務;或者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主要債務,經(jīng)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內(nèi)仍未履行等法定解除事由;經(jīng)當事人協(xié)商一致的也可以解除。
-
小產(chǎn)權房售賣合同的性質(zhì)和法律風險分析?內(nèi)蒙古在線咨詢 2023-03-03小產(chǎn)權房合同的效力以認定無效為原則,以認定有效為例外,例外的情況是:如買賣雙方都是同一集體經(jīng)濟組織的成員,經(jīng)過了宅基地審批手續(xù)的,可以認定合同有效。 小產(chǎn)權房屋買賣合同的風險: 1、無法取得房屋使用權。違法小產(chǎn)權房的建設、銷售者不具備房屋建設、銷售資格,沒有在政府部門登記備案?,F(xiàn)實中因小產(chǎn)權房一房兩賣、房屋爛尾、買賣合同無效等情況,導致大量購房者無法取得房屋占有使用權,在合同無效情況下也無法獲得法
-
合同格式風險哪些合同有法律風險臺灣在線咨詢 2022-11-16格式合同主要有以下法律風險: 1、免責條款風險; 2、格式條款無效的風險; 3、有違公平原則的風險; 4、對格式合同的不利解釋風險; 5、特別條款的效力優(yōu)于格式合同條款效力的風險。
-
無法分擔轉(zhuǎn)移債權的風險怎么辦四川在線咨詢 2022-03-16商業(yè)銀行應當對流動性風險實施并表管理,既要考慮銀行集團的整體流動性風險水平,又要考慮附屬機構的流動性風險狀況及其對銀行集團的影響。商業(yè)銀行應當設立集團內(nèi)部的交易和融資限額,分析銀行集團內(nèi)部負債集中度可能對流動性風險產(chǎn)生的影響,防止分支機構或附屬機構過度依賴集團內(nèi)部融資,降低集團內(nèi)部的風險傳遞。商業(yè)銀行應當充分了解境外分支機構、附屬機構及其業(yè)務所在國家或地區(qū)與流動性風險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監(jiān)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