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和申辯與行政復議的區(qū)別在于,行政復議是處罰后的救濟措施,自述申辯是處罰前的自辯方式。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有權陳述和申辯。公安機關必須充分聽取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的意見,對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jù),應當進行復核;違反治安管理行為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jù)成立的,公安機關應當采納。行政復議,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
一、行政復議期限是多久呢
行政復議期限是30日。行政復議是指行政相對人認為行政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行政復議機關提出復查該具體行政行為的申請,行政復議機關依照法定程序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合法性、適當性審查,并作出行政復議決定的一種法律制度。行政復議作為行政管理相對人行使救濟權的一項重要法律制度,目的是糾正行政主體作出的違法或者不當?shù)木唧w行政行為,以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復議的原則有哪些
(一)合法原則
合法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進行行政復議活動,必須按照法定程序和權限,以事實為根據(jù)以法律法規(guī)為準繩,作出處理決定。
(二)公正原則
公正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對被申請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時既要審查其合法性,又要審查其合理性,作出客觀公正的處理決定。
(三)公開原則
公開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活動應盡量公開進行,以便行政復議的利害關系人及時了解有關情況,監(jiān)督行政復議進行,消除誤解。
(四)及時原則
及時原則,是行政效率原則在行政復議中的具體要求,是指行政復議機關應當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內,盡快完成復議案件的審查,并及時作出行政復議決定。
(五)便民原則
便民原則,是指行政復議機關在行政復議過程中,應當盡可能為行政復議當事人,特別是為作為行政相對人的申請人及第三人行使各項權利提供必要的便利,以保證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利用行政復議制度實現(xiàn)對合法權益的救濟。
(六)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全面審查的原則
這一原則包含有兩層含義:一是行政復議的審理對象主要是具體行政行為,對抽象行政行為則僅在法律有規(guī)定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審查;二是,復議機關既要審查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也要審查其是否適當。
(七)復議期間具體行政行為不停止執(zhí)行的原則
行政行為具有公定力。在復議決定作出之前,其公定力仍然存在,所以,行政復議期間并不停止具體行政行為的執(zhí)行。但在下列情況下例外:
(1)被申請人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
(2)行政復議機關認為需要停止執(zhí)行的;
(3)申請人申請停止執(zhí)行,行政復議機關認為其要求合理,決定停止執(zhí)行的;
(4)法律規(guī)定停止執(zhí)行的。
(八)司法審查的原則
除法律有規(guī)定的外,行政復議決定并不是對具體行政行為效力的最終裁決,仍應受到司法審判權的監(jiān)督。當事人對復議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
-
行政處罰的陳述與申辯有什么區(qū)別
291人看過
-
時限、陳述與申辯
51人看過
-
行政處罰陳述申辯流程
335人看過
-
行政拘留程序中陳述和申辯的證據(jù)要求
205人看過
-
行政訴訟答辯狀與第三人意見陳述書區(qū)別是什么
291人看過
-
行政處罰申辯中的陳述實例分析
150人看過
行政主體是指參加行政法律關系,依法擁有行政職權,能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行政職權,并能獨立地為自己行使行政職權的行為產(chǎn)生的后果承擔相應法律責任的國家機關或社會組織。在我國,行政主體包括國家行政機關和法律、法規(guī)以及規(guī)章授權的組織。... 更多>
-
行政機關對申辯和陳述的處理上海在線咨詢 2021-07-11一些行政機關在執(zhí)法時不愿意接受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這種行為直接導致行政機關程序違法;有的機關雖然接受了陳述和申辯,但是并不對陳述和申辯的內容進行復核,同樣是程序違法;還有的行政機關,已經(jīng)對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進行了復核,但是并沒有復核意見,也可視為沒有對陳述和申辯進行復核,也是程序違法。
-
行政復議的陳述是怎樣的陜西在線咨詢 2022-06-30認為被侵犯其合法權益的法人和其他組織可以向作出行政行為的上一級行政單位提出復議申請。對大多數(shù)行政爭議,行政相對人可以選擇,可以申請行政復議,也行政復議的陳述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還可以先行政復議,對行政復議決定不服時,再向法院起訴。
-
陳述和申辯的格式湖北在線咨詢 2021-07-11《行政處罰法》及其相關行政法律都沒有明確要求陳述和申辯書的格式。法律只對行政機關的執(zhí)法程序進行規(guī)定,對行政相對人以何種形式履行自己的權利不作具體規(guī)定。但是為確保當事人的權利得到維護,最好能以書面形式進行陳述和申辯??梢越梃b“民事訴訟狀”的格式。擬寫標題,可以直接以“陳述和申辯書”為標題,也可以“×××陳述和申辯書”為標題。內容正文,要首先介紹清楚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包括單位名稱或個人姓名、法人代碼證
-
行政訴訟答辯狀和第三人意見陳述書的區(qū)別浙江在線咨詢 2022-08-12一、什么是行政答辯狀 行政答辯狀是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或被上訴人)針對原告(或上訴人)在行政起訴狀(或上訴狀)中提出的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向人民法院作出的書面答復。 行政答辯狀是行政訴訟中的被告(或被上訴人)針對原告(或上訴人)在行政起訴狀(或上訴狀)中提出的訴訟請求,事實與理由,向人民法院作出的書面答復。 根據(jù)我國《行政訴訟法》第43條的規(guī)定,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訴訟案件后,應當在立案之日起5日內,
-
行政處罰當事人陳述申辯湖北在線咨詢 2022-03-11行政機關進行行政處罰時,當事人有權進行陳述和申辯。行政機關必須充分聽取當事人的意見,對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jù),應當進行復核;當事人提出的事實、理由或者證據(jù)成立的,行政機關應當采納。行政機關不得因當事人申辯而加重處罰。行政處罰是指行政機關或其他行政主體依法定職權和程序對違反行政法規(guī)尚未構成犯罪的相對人給予行政制裁的具體行政行為。